(一)目前的定义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二)我国关于审计定义的研究概况
中国现代审计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在审计界曾进行过两次审计定义的研究。
1.1989年4月,中国审计学会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了审计基本理论研究会,在会上集中几年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审计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加强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上述审计定义具有通俗、易懂、全面、具体的特点。在审计定义中,明确了审计主体,即从事审计活动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明确了审计依据,即审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明确了审计客体及审计对象,即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明确了审计目标,即审查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评价经济责任;明确了审计职能,即审查、监督、评价及公证;明确了审计的目的及作用,即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明确了审计的性质,即审计活动是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上述定义,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形势下,对审计工作起到宣传和促进作用。
2.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为贯彻执行《审计法》,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郭振乾于
(三)国外关于审计的定义
1.《大英百科全书》(1975年版)对审计的定义是:“审计是对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指明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2.日本(会计大辞典)对审计的定义是:“与任何一方无关的第三者检查一个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以及会计组织和会计行为是否正确或恰当,并将查账结果报告要求检查者的一系列行为。”
3.美国《现代会计手册》对审计的定义是:“审计就是依据一定的准则,对各公司或企业组织的财务报表及报表赖以编成的会计记录进行专职的审查,并对所查的财务报表的表述是否合理,表明其独立的专职意见。”应该指出,审计定义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环境变化,审计环境及审计目的也随之变化,审计定义也必然会随之发展和变化。
审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经济监督需要又源于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演变和演化。因此,审计产生及发展研究应以经济责任研究作为起点。